新闻资讯-歌剧话剧

我真的害怕AI会写诗吗?

发布时间:2025-06-25 17:19:31  浏览量:15

前些日子,本人参加了一个全国性的诗歌论坛。会上来自全国各地的专家学者和诗歌爱好者,主要围绕诗歌理论创新,以及当下网上吵的沸沸扬扬的AI创作,都做了精彩的发言,各抒己见,各有千秋,个人也是受益匪浅。因是第一次参加这样的活动,我充满着好奇和期待,睁大眼睛,竖起耳朵,强迫自己一字一句装进脑子里,好回来慢慢消化。

回家多日后,大家的发言和交流,仍然历历在目,时不是在创作的当口跳出来。我不得不停下来作一番思考。学习很重要,但思考创新更为关键,这是我自诩为难得的态度作法。

此次活动中,大家都说到了关键点,特别是在诗歌理论创新方面的一些言论,让我这个半路出家的诗歌爱好者,听的好过瘾,如有醍醐灌顶,茅塞顿开之感。但就AI创作一事,个人始终感觉大家讲的有些不尽兴,甚至不是很到位。或者说,我感觉大家说的很官方,没有真正说出自己的认识和看法,没有说到我的心坎上,没有与我产生思想共鸣共振,实在是一种遗憾。

写诗的人,总是那么多愁善感。残缺也是一种美,遗憾的相聚,其实是为了下一次更好相聚的,留下一份余味深长的念想。这样自我安慰,我宽心多了。

但心里个人那点浅薄的思想,始终不肯放过我,不时扰乱我的思绪。与其这样,不如一吐为快好了。

自从AI智能铺天盖地而来,我也会时常问自己,AI真的会代替人类吗?比如个人喜欢的诗歌文学。

其实,在我的内心答案是肯定的。AI智能不可能代替诗歌文学,就像他不能代替我的思想一样,我对生活的态度,除了我,没有能够了解,何况一个人为研制的AI。我担心的根本不是AI会不会代替人类创作诗歌。而是使用AI的那一群人,是一群什么样的人?这才是我担心的关键。我简单兴几个例子,来表达我的观点,应该更直白一点。

一个人的周边,有一个很大的社会圈子,特别是在互联网高度发展的今天,五湖四海,就在一屏之上。大家每天翻看的朋友圈,就是一个既真实,又觉的虚飘的社交大平台。人生百态,轮番上演。大家身边会有很多印象深刻的人,每天在朋友圈发发牢骚晒个娃、骑个单车天下跑,吃了三餐加夜宵,游记山川美全包。你知道,这些人有一些兴趣爱好,而且非常积极健康的爱好。但唯独没有读书写作吟诗的爱好,或是欠缺。但,突然有一天,只发照片的“把山川装进行囊”的摄影爱好者,突然给自己的照片配上诗了,古风古韵,平仄对仗押韵俱全,连你也自叹不如。一看如此,望着手中的“捻断须”,有了丢进废纸娄里的冲动。圈友们是一顿疯狂的点赞和评论,“太有才了”“图文并茂”“照片拍的好,诗也写的好,人才啊!”。让你不知该怎么说才好,随手为“把山川装进行囊”诗情画意的生活点了一个赞。但这绝不是为这首诗点赞。

一地举办诗歌大赛,诸作家会后采风。路过的两行人看到了各诗人打着横幅拍照留影,满眼羡慕。一人开言:“学长,你平时不是很喜欢诗歌吗?能参加这样的活动一直是你的梦想,今天刚好遇到,你何不吟诗一首?”“个人水平还远远达不到如此境界,既然你说了,我们就用AI作首诗吧,表达一下我向往的心情。”随即,一张图片,一首颇有意境的诗歌出现在朋友圈里。大家点赞赞美,没有一点怀疑作品的来头,“兄弟,你诗写的越来越好了。”这应该是一种庆幸,也许将来,这两个学生真会走进诗歌的殿堂,是得益于AI这个好工具。多像大家刚开始学习诗歌时的样子。以前翻书参考大家的文章,现在以另外一种方式借用,虽说有主动思维和代替思维的区别,但至少AIr作品合不合我的口味,会不会发到网上去,个人还是有主动权的。这样理解,两者应该有点类似。在时代发展的面前,我们应该多一些积极的响应,在坚持己见的同时,积极融入。

又走过两人,“他们在干什么呢?”“大字不识几个,管他作什么?”“好奇呗?你拍个归,AI一下呗?”“哦,他们是诗歌大赛作家采风的。”“要不,你也AI一首,我们发个朋友圈,装装斯文。”同样的场景,同样一首有应景的诗歌,出现在朋友圈里。获得无数的点赞溢美。你还在为自己的诗作“推推敲敲”,人家的“诗作”不过几秒,传遍网络。我不能保证,推敲的作品,在网上获得的评价就比人家AI的高。

一个全国知名的刊物举办一次征文大赛。提前预知会有AI作品投入,就在征稿须知里加入了这样一条:拒绝AI作品投稿,一经发现,取消参赛资格。看似很合理,但是操作起来,又是一番景象。古风格律诗词可能还好判断点,如果投的是一首现代诗(人家在AI里输入了与征文相关的要素),要甄别出来,那就难于登天。当评委们围坐在一起,讨论的不是诗歌的艺术性、文学性,而是纠结在这首诗是人为的还是AI的时候。那就真正成了天大的笑话。这就是活活的资源浪费。我宁愿把这种行为称之为“文化流氓”。如果再把上述第二个事例当中的第二个行为整合到第三个事例当中,是不是感觉更加的可怕。

文化的河流,将污浊不甚。被污染的原生态,几条残存吟咏的鱼,成了保护动物,被AI的时代豢养在高贵的笼子里,自生自灭。

文学是人类思想的阵地,是人类文明的根基,怎么可以让冰冷的机器思维代替?人类又怎么能心甘情愿被机器奴役,拿起机器给予的“冷兵器”互戕于时代,自弃灵动跳跃的思想?不会,绝对不会。机器不会,AI不会,它永远不会有人类的血肉,就不会替代人类的思想。

当然,如果真的有一天,AI的思维、创造已经完全超越了人类,就像科幻片里演的那样。我会心甘情愿的放下手中的笔,带上自己仅能做主的一点思想,做一个自由的散人。

其实,就目前来说,我害怕的并不是AI本身。

标签: 古风 诗歌 山川 诗作 格律诗词
sitemap