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时光的长河中,总有一些旋律,能穿越岁月的尘埃,直抵心灵深处。最近,我在网上偶然听到了那首熟悉至极的老歌《麦浪滚滚闪金光》,刹那间,记忆的闸门訇然开启,往昔的岁月如潮水般涌来,将我带回了那段纯真而又充满激情的时光。
童年歌声,初遇美好
记得那是小学二年级的时候,阳光总是那么明媚,日子过得简单而快乐。教我们音乐的是一位年轻的女老师,隐约记得她姓李。李老师有着一头乌黑亮丽的长发,笑起来时,眼睛弯弯的,像一弯新月,满是温柔与慈爱。
她的课堂,是我们最期待的时光。每当她走进教室,空气中似乎都弥漫着快乐的气息。她不仅歌儿唱得婉转动听,琴也弹得极为出色。不过,她弹的不是那华丽高贵的钢琴,而是一架脚踏风琴。那架风琴,静静地立在教室的一角,棕褐色的琴身,泛着古朴的光泽。每次上课,李老师都会轻轻坐在风琴前,白皙的双手在琴键上灵动地跳跃,双脚有节奏地踩着踏板,伴随着悠扬的琴声,那美妙的歌声便在教室里缓缓流淌。
我总是好奇地盯着那架风琴,有一次,趁老师不注意,我还偷偷跑过去,轻轻摸了摸那光滑的琴键。就在这时,我发现了风琴上的商标:保定文教用品厂制造。小小的我,心中满是惊叹,想着能制造出这么神奇乐器的厂子,一定是个很大很大的地方,说不定像城堡一样壮观呢。后来,随着年龄的增长,我才知道,那个文教用品厂就在保定五中的东北角,不过是个不起眼的小厂,但在我童年的记忆里,它曾是那么的神秘而伟大。
李老师告诉我们,《麦浪滚滚闪金光》是一部电影的插曲,它唱出了人民公社粮食大丰收后社员们的喜悦心情。那时的我们,虽然对人民公社没有太多清晰的概念,但从老师的讲解中,从那欢快的旋律里,能感受到一种浓浓的喜悦与幸福。原唱歌曲较长,李老师便教了我们其中最经典的一段:“麦浪滚滚闪金光,棉田一片白茫茫;丰收的喜讯到处传,社员人人心欢畅,心欢畅。”
我们跟着老师,一遍又一遍地唱着,稚嫩的歌声在教室里回荡。那时候,我并不太理解歌词里的深意,只是觉得曲调优美,节奏欢快,特别好听。学会之后,这首歌便仿佛长在了我的嘴上,有事没事就会哼上几句。走在上学的路上唱,在课间休息时唱,就连在家里做作业时,嘴里也会不自觉地冒出那熟悉的旋律。
邻家姐姐,梦想初萌
童年的时光,总是充满了各种美好的邂逅。那时,我们家隔壁住着一位大姐姐,她长得十分好看,皮肤白皙,眼睛明亮有神,就像童话故事里的公主一样。而且,她还很有文艺天赋,听说考上了省艺术学校。省艺校离我们住的地方很近,所以她经常回家。
有一天,我又在院子里唱着《麦浪滚滚闪金光》,大姐姐听到后,微笑着走过来,轻轻地摸了摸我的头,说:“你这么爱唱歌,跟姐姐去上艺术学校吧,以后肯定能成为一个出色的歌手。”她的声音温柔极了,眼神里满是期待。
我抬起头,望着大姐姐,毫不犹豫地说:“我不想学艺术,我想当科学家。”说完,我还挺骄傲地挺了挺胸膛,觉得自己的梦想无比伟大。大姐姐听了,先是一愣,然后笑着说:“好呀,人小志气大,以后肯定能有出息。”现在想来,我当时的话或许有些不妥,好像有点看不起搞文艺的意思,也不知道大姐姐听了心里会不会难过。
不久之后,父母从南方调回了保定,我们家也搬到了别的地方。从那以后,我便再也没有见过那位大姐姐,也不知道她在艺术的道路上走得是否顺利,她那如公主般的模样,渐渐在岁月的流逝中变得有些模糊,但她曾带给我的那一段温暖对话,却一直留在我的记忆深处。
笔记本上,麦浪之梦
就在上小学二年级的那年,我在期末考试中取得了“双百”的好成绩。父亲得知后,十分高兴,他的发小刘叔叔更是对我赞不绝口,还特意奖励了我一个笔记本。
那个笔记本,对我来说,就像是一件珍贵的宝物。它有着绿色的塑料皮,摸起来滑滑的,很舒服。封面上,画着一幅简笔画:几只春燕正擦着柳梢飞过,柳丝随风轻轻摇曳,仿佛能感受到那轻柔的春风。打开笔记本,里面还有几页插图,其中有一幅是摄影作品,当我看到它的那一刻,瞬间被深深吸引住了。
那幅插图的名字叫“祁连山下的麦浪”。画面中,远处是连绵起伏的群山,像一条蜿蜒的巨龙,静静地卧在大地上。群山的颜色,深浅不一,有的地方是深绿色,有的地方则是浅绿色,仿佛是大自然用画笔精心勾勒出来的。近处,是一片金黄的麦浪,那麦浪,在阳光的照耀下,闪耀着耀眼的光芒,仿佛是一片金色的海洋。微风拂过,麦浪轻轻起伏,像是大海的波涛,一层赶着一层,向远方涌去。
我盯着这幅插图,看了很久很久,心中满是向往。那时的我,从未见过真正的麦浪,只是在书本上、在图画中想象过它的样子。而这幅“祁连山下的麦浪”,让我仿佛身临其境,感受到了那片麦浪的辽阔与壮美。我在心里暗暗发誓,长大以后,一定要去看看祁连山下的麦浪,看看那片金色的海洋,看看大自然究竟是如何绘制出如此美丽的画卷。
初遇麦浪,歌声成真
时光匆匆,岁月流转,转眼间,我上了初中。那时,学校组织我们到农村学农,对于一直生活在城市里的我来说,这是一次全新的体验,也是我第一次近距离接触到真正的麦田,见到了梦寐以求的“麦浪”。
我们来到农村的那天,阳光格外灿烂,天空湛蓝湛蓝的,像一块巨大的蓝宝石。当我们走进那大片大片的麦田时,我一下子就被眼前的景象惊呆了。只见一望无际的麦田,犹如一片金色的绒毯,铺展在大地上。那麦浪,在微风的吹拂下,轻轻起伏,一层又一层,连绵不绝。金黄色的麦穗,在阳光的照耀下,闪烁着耀眼的光芒,仿佛每一粒麦子都蕴含着太阳的光辉。
我静静地站在麦田边,望着那起伏的麦浪,听着麦穗在微风中沙沙作响,仿佛它们在向人们诉说着丰收的喜悦,诉说着大地的故事。那一刻,我突然想起了儿时学唱的那首《麦浪滚滚闪金光》,歌词中的景象此刻就真实地展现在我的眼前,是那么的生动,那么的形象。我不禁轻轻哼起了那首歌,歌声与麦浪的沙沙声交织在一起,仿佛融入了这片金色的海洋之中。
我们的任务是帮助农民伯伯“捡麦穗”。我拿着篮子,走进麦田里,小心翼翼地寻找着遗漏在地上的麦穗。脚下的泥土,软软的,带着淡淡的清香。每捡起一根麦穗,我都能感受到它的重量,那是丰收的重量,是农民伯伯辛勤劳作的结晶。看着篮子里的麦穗渐渐增多,我的心中也充满了喜悦,仿佛自己也为这丰收贡献了一份力量。
插队岁月,麦浪情深
高中毕业后,我响应国家的号召,踏上了农村插队的道路。那是一段充满挑战与成长的岁月,也是我与麦浪有了更深交集的时光。
初到农村,一切都显得那么陌生而新奇。但很快,现实的艰辛便让我感受到了生活的不易。然而,在这片土地上,我却找到了自己新的梦想——成为一名农业科学家。我渴望通过自己的努力,让这片土地长出更多更饱满的麦子,让农民伯伯们能够收获更多的喜悦。
怀着这样的梦想,我走进了保定的新华书店,精心挑选了竺可桢先生的《物候学》,还买了《农业气象知识》等农业科学方面的书。每当闲暇时光,我便会捧着这些书,如饥似渴地阅读,试图从书中找到开启农业科学大门的钥匙。
到了小麦生长的季节,我总是会格外忙碌。为了寻找小麦的优良品种,我常常顶着炎炎烈日,走进那片金黄的麦浪中。我仔细地观察着每一株小麦,寻找着株高穗长、籽粒饱满的植株。那时的我,戴着一顶草帽,穿梭在麦浪之间,仿佛与这片麦田融为一体。我在心中暗自想着,如果当时能用相机照下我此时的身姿,说不定真会像袁隆平先生那样,成为一位为农业事业奋斗的英雄呢。
然而,随着对农业科学的深入了解,我渐渐明白,培育优良品种是一项极其复杂而艰苦的工作。它不仅仅需要深厚的专业知识和精湛的技能,更需要有专业的团队和先进的实验基地,还需要有持之以恒的恒心和毅力。一个优良品种的培育成功,往往需要经过几年甚至十几年的时间,经历无数次的试验和失败。以我当时的知识水平和所处的环境,想要实现这个梦想,简直近乎天方夜谭。但即便如此,那段短暂的农业科学家“发烧”经历,却让我对“麦浪滚滚闪金光”有了更深刻的理解。我知道,这麦浪之中,不仅有丰收的喜悦,更有无数农业工作者的汗水与付出,有他们对土地的热爱,对丰收的期盼。
麦收艰辛,温情相伴
在农村插队的日子里,麦收时节是最为忙碌和辛苦的时刻。每当此时,整个村庄都沉浸在一片紧张而又热烈的氛围中。我们知青和当地社员一样,都要投身到这场麦收大战中。而拔麦子,则是麦收中最累人的活儿之一,它被当地老百姓称为“四大累”之一,可想而知其辛苦程度。
记得有一天,天气格外炎热,太阳像一个大火球,高悬在天空中,炙烤着大地。还没到中午,气温就已经高得让人难以忍受。我低着头,弯着腰,双手紧紧抓住麦子,用力地往后拔。每拔一把麦子,都要使出全身的力气,不一会儿,我的双手就被麦芒划破了,一道道血痕清晰可见,汗水滴在伤口上,传来阵阵刺痛。但我不敢有丝毫懈怠,只是一个劲地朝前赶,生怕被社员们拉下太多。
大概拔了有一个多小时,我只觉得眼前发黑,身子一软,便瘫倒在了麦地里。我躺在那里,望着头顶的蓝天,感受着汗水不停地从脸上滑落,湿透了身下的土地。那一刻,我真的觉得自己快要坚持不下去了,心中满是疲惫和委屈。
躺了一会儿,我感觉有了些力气,便挣扎着站了起来,准备继续拔麦子。就在这时,我突然看到我的麦垄前面,有一个身影在忙碌着。我仔细一看,原来是队长的弟弟。他正弯着腰,快速地拔着麦子,而且是迎着我这边的方向拔过来的。很明显,他是在帮我,是在接济我这个累得快不行的知青。
那一刻,我的心中涌起一股暖流,感动的泪水在眼眶中打转。我没有说话,只是默默地拿起麦子,又开始拔了起来。此时,心中似乎有了一股力量,让我不再觉得那么疲惫,也让我更加深刻地感受到了农村人的淳朴与善良,感受到了这片土地上人与人之间的温暖情谊。
歌声悠扬,岁月留香
“三夏”过后,忙碌的麦收终于结束了。那段时间,我们虽然累得腰酸背痛,但心中却充满了丰收的喜悦。晚饭后,我们几个男知青常常会来到田野里,放松放松心情。
那时,有一些歌曲被称为“禁歌”,但我们并不在乎。我们觉得,只要是好听的歌,只要是能表达我们心情的歌,就应该唱出来。于是,在那片宁静的田野上,在皎洁的月光下,我们高门大嗓地唱起了那些被禁止的歌曲,其中,就包括这首《麦浪滚滚闪金光》。
我们唱着,歌声在田野间回荡。我心里一直很疑惑,这明明是一首歌颂人民公社好,歌颂丰收喜悦的歌曲,怎么就成了“禁歌”呢?难道是因为它太好听了,被当成了“靡靡之音”?但不管别人怎么说,我们都不在乎。这首歌,早已深深地刻在了我们的心里,它是我们童年的记忆,是我们在农村插队岁月的陪伴,是我们对美好生活向往的寄托。
就这样,这首歌伴随着我,从农村唱到了城里,从企业又唱到了大学的校园,再从校园唱到了报社,机关。岁月在流逝,我的人生轨迹也在不断变化,但这首歌始终没有离开过我的生活。如今,我已经退休了,但每当听到那熟悉的旋律,我依然会情不自禁地跟着哼唱起来:“麦浪滚滚闪金光,棉田一片白茫茫;幸福不忘毛主席,丰收不忘共产党,共产党……”
这首歌,就像一条无形的线,串联起了我的一生。它让我想起了童年时那位温柔的音乐老师,想起了邻家美丽的大姐姐,想起了那本承载着梦想的笔记本,想起了农村插队时的艰辛与温暖。那滚滚的麦浪,不仅仅是一片美丽的风景,更是一个时代的记忆,是无数人汗水与梦想的结晶。它见证了我的成长,也见证了那个特殊时代的变迁。每当歌声响起,我仿佛又回到了那些美好的时光,感受到了岁月的留香,感受到了那份永远无法忘怀的深情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