曾几何时,港剧和港乐陪伴了一代又一代人的成长,从《射雕英雄传》到《溏心风暴》,再到四大天王、Beyond的歌声响彻大街小巷,香港的文化符号不仅征服了粤港澳,更是辐射整个亚洲。然而,时至今日,当我们再次回望,广东台和TVB这两个曾经最具影响力的粤语平台,却陷入了“中年危机”——内容老化、人才流失、年轻人不爱看。更让人匪夷所思的是,如今致敬港乐的节目《生生不息·港乐季》竟然被湖南台播出了,这到底是怎么回事?
今天,我们就从广东台的困境、TVB的挣扎,以及港星北上发展的趋势,来剖析背后真正的原因!
广东台自制剧的代表作《外来媳妇本地郎》已经陪伴观众二十多年,但“常青树”也会枯萎。这部剧虽然为广东台积累了不少观众基础,但剧集连载太久,逐渐暴露出一系列问题:
演员疲态明显核心问题是什么?
广东台陷入了“守旧不变、缺乏进取”的困境,制作团队的保守和创新力不足,是导致内容老龄化的根源。
与广东台相比,TVB的转型动作要快得多。自从曾志伟掌舵TVB以来,他着手解决了诸多遗留问题,比如:
山头文化被抑制:TVB内部的派系之争有所缓和,更多有实力的二线演员得到了上位机会。新剧制作质量提升:近年来,《爱·回家》、《金宵大厦》等剧集口碑不俗,证明了TVB仍然有能力推出精良剧集。但问题依旧存在:
剧集标签化TVB的改革虽有成效,但在年轻人眼中,它依旧是“爸爸妈妈的频道”。而那些备受期待的重头戏,也仅仅收获20点左右的收视,这在二十多年前,甚至十多年前,动不动就三四十点的收视是不敢想象啊!
近年来,我们看到越来越多香港演员和歌手选择“北上发展”,尤其是来到毗邻香港的广东省,比如粤港澳大湾区的深圳、广州等城市。然而,这么近的地缘优势,为何广东台却没能接住这批优秀的香港资源?
港星为何北上?
市场广阔、机会多为什么《生生不息·港乐季》选择湖南台?
湖南台拥有一流的制作团队和全国性的传播渠道,曾打造出《歌手》《乘风破浪的姐姐》等现象级节目,拥有足够的资源和平台为港乐复兴造势。广东台虽然地缘优势突出,但无论在策划、资金投入还是宣传能力上,都无法与湖南台抗衡。这让广东台错失了复兴港乐文化的良机,也让观众不得不去湖南台寻找粤语歌的情怀。
网络上一直传言广东台与TVB“不和”,但事实究竟如何?其实,广东台和TVB之间的关系更像是竞争与合作并存。
竞争:两者都希望成为粤语文化的核心平台,但资源有限,导致竞争激烈。合作:在粤港澳大湾区的战略背景下,双方其实有很大的合作空间,比如共同制作粤语剧集、综艺节目,合力推广粤港文化。然而,当前的局面却是各自为战,广东台保守不前,TVB挣扎转型,结果让年轻观众“用脚投票”,转向了内地平台。
面对这样的困境,广东台和TVB真的没有出路了吗?其实并不然。要想让粤港文化重燃光辉,他们还可以做以下几点:
内容创新,抓住年轻观众港剧、港乐承载了无数人的情怀和记忆,但情怀不能一直吃老本。面对时代的变化,广东台和TVB必须勇于革新,打破困局,才能真正吸引年轻一代的观众。否则,属于粤语文化的辉煌,只会成为回忆中的碎片。
今天的讨论就到这里。对于广东台和TVB的困境,大家怎么看?你觉得港剧、港乐还有可能回到巅峰吗?评论区聊聊你的看法!
点赞、转发,让更多人看到这篇文章!粤语文化的未来,也许就在你我的讨论和关注中。